广告投放找我们更方便-万事成传媒|
全国户外广告投放热线:13466609726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 > 业内新闻

“爬楼躲避电梯广告”公共空间不能任其自弹自唱

浏览量:发表时间:2019-09-27

 前段时间,北京市民赵雅接完孩子回到家里楼道时,舍弃乘电梯,而选择爬楼。她坦言,并不是为了锻炼身体,而是为了躲避电梯广告。(9月10日《法制日报》)

  商品房小区的电梯是一个公共空间,乘坐电梯的人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和流动性;明明有电梯可用,这位家长却选择和孩子爬楼,表面上看是一种非理性选择,实际上却隐伏着无奈与艰辛。为了躲避无孔不入的电梯广告,这位家长宁可多承受一些身体上的痛苦,也不愿意电梯给孩子的精神世界带来伤害。

  “野蛮生长”的电梯广告,可能会给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带来负面影响。良莠不齐的商业广告,为了争夺注意力总是无所不用其极;许多电梯广告不仅做到了“广而告之”,还想通过诉诸文化资源、社会价值观和大众情感的角度来吸引和赢得消费者,做到“说服”和“认同”,从而刺激老百姓的消费欲望。

 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电梯广告的利益空间被不断发掘出来。泥沙俱下的电梯广告,不能沦为社会治理的边缘地带和空白地带。在一个区分性的认识里,小区电梯广告的监管与审批需要更加严苛;小区作为居民的生活空间,电梯广告和居民朝夕相伴,会对居民形成普遍的、强烈的、持久的影响;一旦广告的内容背离了公序良俗,难免会对小区居民特别是未成年人造成不利影响。

  在一个盛行“以貌取人”的时代里,不少人对整容趋之若鹜;热衷于印象管理的人们,为了在他人面前塑造一个光鲜、体面的“镜中我”,为了提升自己的颜值从而在社交、婚恋、就业等场域占据优势,不惜通过身体消费的方式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好看。整容也好,纹身也罢,身体消费并没有原罪,却必须给未成年人戴上“紧箍咒”。

  电梯广告作为一个公共空间,需要多一些保护未成年人的“儿童视角”。对于社会化不够充分的孩子们来说,面对广告的诱惑,他们难免会产生消费冲动;缺乏规则和边界意识的“想整容就整容”,不仅会给孩子们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与风险,也会带来精神上的迷失与错乱——急于利益变现、热衷投机取巧,“整容热”的背后,也投射着不良社会心态的影子。

  “爬楼躲避电梯广告”犹如一面镜子,提醒我们要加强对电梯广告的监管,不能任其自弹自唱,让欲望号街车及时地停在该停的地方。整容广告也好,避孕套广告也罢,电梯框架广告固然能够让一些利益相关者立竿见影地进行利益变现,却给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造成了污染。宁可少赚一些钱,也要对电梯广告进行一些“过滤”;这样的价值坚守,有助于给未成年人塑造一个健康、文明的成长环境。